自作自受的《弗兰西丝·哈 / Frances Ha》

所有纸质表格都有一种诅咒。如果我需要在格子里写地址或电话,就必然会在写到一半时,意识到字写得太大了。 这真的是一种,让你难以忍受但又不至于为此去换一张表格的微妙尴尬。 我还收集了一些和它类似的尴尬,列了一个表格叫:「自作自受的尴尬」(也可以叫「我们始终没有离开青春期」)
全文

把真实感受作为判断标准

2020年最让自己受益的两个观念 1. 尽量抛开公共/抽象的概念,不要把自己的行为拿去跟概念做比照; 2. 在实践里重点关注自己真实获得的「好」的感受。 「我这样算不算财务自由?」、「我这样算不算女权?」、「我这样算不算一个优秀的职员?」、「我在同辈里算不算落后?」、「我这样会不会太孤独?」...
全文

人生最怕三个字

大约半年前萌生出做一套 iOS7 交互模板既刷脸又卖钱的念头。 很可惜人生最怕的三个字,不是买买买。 是拖延症。 前期构思很完整,做哪些类型的控件,通过什么渠道销售,卖多少钱,在哪些平台上发布,都考虑到了。唯一没考虑到的是,做太慢怎么办? 现在不止 iOS8 出来,连 iPhone6 都发布了,这让一个分辨率 1136*640 的交互模板情何以堪。 为了逗自己开心,我决定把它免费放出来给大家玩弄。
全文

2013

2013 不做总结,随便扯两句。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,是懂得「选择」的重要。这个感悟,无论是在设计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一样通用。 (当然,「选择」一直是天秤座的大问题不是么咳咳咳。) 以前总是对着一个问题闷头想,直到想出一个解决方案,就试着去实现它。实现了还好说,如果碰上各种原因实现不了,或者有人提出另一个同样有理有据的想法,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 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这个问题归结为自己缺少坚定的价值观。不知道什么是「好」,什么是「不好」。甚至在自己博客的文章里也不时的讨论「好」和「不好」的问题。 后来我发现,这远不到要纠结价值观的程度。
全文

匠人之心

最近罗永浩发布锤子rom反复提起一个词,工匠之心。 知乎上有专门的问题讨论这个 「怎么理解和评价老罗说的「工匠之心」?」 。 先不论罗永浩是不是真的有匠人之心。但将这样一个观念普及开,是好事。 人们越来越欣赏 Braun,Apple,MUJI,IKEA,也开始注意起「质感」、「体验」、「好品味」、「工艺」、「设计」。这个时候,有人来讲讲工匠之心,真的很合适。 我所理解的匠人之心 「匠」通常是指拥有技巧、手艺的人。但是扯上「心」,其实已经是一个涉及「信仰」的东西了。 「匠人之心」,是相信更好的技巧和手艺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信念。 这,算是设计的本质。这样的观念被更多人熟知,就会有更多人了解设计的价值。 而且,不仅仅是设计,各行各业,都有拥有「匠人之心」的人。 这群人相信,精进自己的技巧和手艺,将创造出更好的食物、文章、图纸、建筑、衣物、产品、设计。 而这些更好的作品,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好的生活。 作品,是连接技艺与生活的唯一途径。拥有匠人之心的人,是以作品为生命的人。
全文

个人的信息获取 & 管理方法分享

每天早上开工之前都是美好的信息收集时间,主要途径是: Google Reader Designer News Daring Fireball Dribbble 邮件订阅 Google Reader 适合订阅的网站(质量高、更新量适中): Smashing Magazine 关于交互设计的干货+深度讨论 A List Apart 更多有趣的观点和探讨 UX…
全文